宠物狗一般会有狂犬病毒吗?
首先,要弄清楚一个概念,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,不一定是带毒的动物;而携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,也不一定就会感染发病。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,什么是有毒的动物?一般来说,我们可以将含有病毒且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称为有毒动物。
所以,从上述定义就可以知道,是否有毒取决于两个方面——
1)是否携带有病毒;2)是否存在传染性。 对于携带有病毒的动物而言,如果它不具备传播的能力,那么它就是无传染性的,也就是无毒的。比如说,被老鼠咬了以后得破伤风,就是因为老鼠作为寄生虫,体内存在有引起破伤风的梭状芽孢杆菌,但老鼠本身并不具备传播能力,所以属于无毒动物(这里主要是指破伤风的毒性,而不是指狂犬病病毒)。又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流浪猫、流浪狗等,它们虽然可能携带有病毒,但由于长期缺乏良好的饮食条件,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,往往并不能感染这些病毒,因此也是无毒的。
相反,对于一些传染病,虽然携带病毒的动物有可能由于体内抗体水平过高,而导致传播能力的丧失,从而变为无毒。但却无法消除存在于体内的病毒,一旦外界条件合适,病毒可以再次激活,从而致病。这种因免疫抑制引发的“由毒变无”的情况是存在的,但是非常罕见! 对于人类来说,野生动物比家养野生动物(如养殖狐、貂等小动物),野生鸟类比家养的鸟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。因为野生动物的机体抵抗力较强,能够承受较为厉害的病原体而不至致死。加之野外环境复杂,常常伴有其他病原体的共同感染,从而降低了所携带病毒的致病性。 而家养野生动物由于长期受到人的照顾,缺乏必要的自然生存能力,当遭遇病原体时,其抵抗能力较野生的同类明显偏弱,因此易于染病。另外,由于人类投喂的食物结构单一,导致某些野生动物缺乏必要的营养素,从而增加了病毒的感染机会。例如,蝙蝠容易感染病毒性肺炎,就是由于食性结构单一,导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,从而引起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