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以后为什么不能喝水?
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 ,这句话流传甚广,意思是建议吃饭时细嚼慢咽,饭后散散步,有益于健康。但这里说的饭主要是饭团、年糕等固态食物。若是面条、水饺等液态食物,情况又有所不同。 吃完面食后不宜大量饮水。原因如下:
1. 人体在食用面食时,需要消耗大量的唾液和胃酸进行消化,而这两种液体都是带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,如果此时大量饮水,则会增加胃液及胆汁的浓度,从而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,诱发肠胃疾病。 2. 进食后,胃肠需要用肠蠕动把食物推向小肠,这个过程是需要消耗大量水分的。如果这时再补充水分,就会加重胃肠负担,引起恶心、呕吐等现象。
3. 空腹喝水会冲淡胃酸,影响消化功能。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,空腹喝水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。这类人在饮食后,不宜立刻大量饮水,应该先让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后再适量补水。 除了注意饮水时间外,还要掌握饮水的温度。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不利于健康。
0℃ 以下的水,容易损伤咽喉黏膜,造成炎症感染;40℃ 左右的水是最佳的饮用温度,既不会导致胃肠道受到过分刺激,又能有效预防肠道疾病。 如果需要,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药材,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。如:
① 山楂片: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提高食欲,可以帮助清除体内垃圾。
② 陈皮:有理气健脾、健胃利湿的功效,用于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者。
③ 山药:健脾胃,补肺益肾,除湿利水,适用于脾虚食少、肺虚咳喘、肾虚尿频、小便不利者。 另外,还可以在水中加入食盐,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炎的作用,可以预防肠炎、腹泻的发生。